如果你混迹过一些社交媒体圈,你大概率刷到过“张婉莹呦呦呦呦呦呦呦”这样的经典热梗——听起来好像毫无逻辑,甚至像有人在哼歌。但是眼尖的网友立刻捕捉到其中的一个争议点:“呦呦呦”之后的那个词,到底是lai还是lan?

对于很多第一次听到的人来说,脑海中几乎会立刻有两个版本:

版本A:它带着硬朗的收尾音,清脆有力地落在“lai”,像是东北话里的随意感,节奏干净;版本B:它更像柔软的拖音,轻轻落在“lan”,尾音延长,有点温吞的慵懒气质。

这种争议之所以能快速传播,是因为它触发了人们的感官冲突——有些人在听力辨识上明显倾向某种音,而另一些人则坚信听到的是另一种音。于是网上出现了无数评论区的对阵:

“怎么可能是lan,你们耳朵有问题吧?”“你是南方人吧,我们这边肯定说成lan。”

其实,本质上,这是一个语言学范畴的声音识别和语境联想问题。人的大脑在处理听到的音素时,并非只靠耳朵的频率捕捉,还会因为先入为主的语境和方言经验做音位替换。换句话说,同样的音,在不同人的听觉滤镜下,可能会偏向另一种发音

举个例子,普通话里“来”和“兰”在发音上的主要差别是韵母——“来”是ai韵母,开口度大,收尾迅速;“兰”是an韵母,鼻音,且发音时间通常略长。但如果在音频或现场表达中收音不清、背景噪音较大,这种韵母差异会模糊,变成听觉争议的温床。

它的魅力在于,这不仅仅是一个发音问题,还牵扯到社交趣味。网友会根据自己听到的版本衍生出各种梗图、短视频甚至恶搞歌曲:比如把“lai”版本做成节奏强劲的舞曲,用鼓点强调冲击力;而“lan”版本则被改编成轻松悠闲的lo-fi背景音,配上猫咪睡觉的画面,瞬间可爱加倍。

我们不妨先从语言学角度分析,为什么会有这种模糊。一个原因是“呦呦呦”本身并非标准普通话的音节序列,它更像是拟声词,是情绪的出口。在情绪中,接续一个本应该精确发音的词时,很容易出现发音滑移——比如嘴形在呦呦呦之后已经处于圆唇或半圆唇状态,那么收尾音的开口度就可能降低,“lai”变得更像“lan”。

再加上不同地区的语音习惯,例如某些北方方言会倾向把鼻韵母弱化成响音,反之南方某些方言则会更容易保留鼻音。于是相同的一段音频,南方人的耳朵会说:这是lan;北方人则会断言:这是lai。

更有意思的是,这个争议还催生了不少“测试题”,有网友将该段音频与一些语音区分实验结合,做成小游戏问大家:“此处到底读的是lai还是lan?答对送表情包!”甚至有心理学爱好者借此来解释选择偏好与性格的关联——仿佛听成lai的人更果断,听成lan的人更温柔。

虽然没什么科学依据,但就像茶余饭后的娱乐,也是让这个话题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。

进入第二个视角,我们来聊聊正确读法的揭秘以及它背后的文化小背景。经过多次溯源,网友们找出了“张婉莹呦呦呦呦呦呦呦”的原视频——一个看似普通的生活片段,拍摄环境并不安静,背景里有人在笑、有人走动,还有信号干扰带来的电流声。这种环境本身就为发音争议埋下伏笔。

视频中的主角张婉莹,在那段发言里情绪是偏兴奋的,从表情可以看出她是在用一种半玩笑的气质表述,嘴形和语流的控制并不严谨。根据声学分析(没错,真的有人把音频丢进软件做波形分析),最后的音节与标准普通话里的“来”音更接近:舌位相对靠前,韵母峰值频率符合ai韵母的特征,仅仅是受到前置呦呦呦的影响,听觉上变得不那么锋利。

换句话说,从严格的发音角度,它是“lai”的概率更高。但这并不妨碍“lan派”的存在,因为对很多人来说,音频是感官体验而不是声学实验。再加上网络上的二次创作,有些版本刻意降低了高频,让鼻韵母特征更明显,于是lan听起来就顺理成章。

为什么这样一个细节会在网络文化里持续发酵?它满足了社交传播的三个条件:简单有趣、可参与、易改造。你不需要任何背景知识,只要听一遍,就能加入争论。延伸出去,各种“发音联盟”甚至会衍生出表情包对战,比如“今天站lai还是lan?”配上搞笑的角色PK图。

它与个人身份的轻度绑定让参与感更高。有网友开玩笑说听成lai的更多是惯用普通话的“北派”,听成lan的则是讲方言的“南派”,这种带点地域色彩的调侃会激发更多评论互动。当然,这种标签化极其娱乐化,没有现实意义,但恰恰是这种“不严肃”让争议更耐玩。

再次,它拥有非标准化的原素材,这意味着创作者可以无限改造。例如,有人把这句原音反复循环,做成电子音乐的采样;有人在短视频里用它来当搞笑转场;甚至有人用它当某款游戏角色的语音触发,成为玩家间的暗号。

至于“正确读法大揭秘”,可以用一句话概括:如果你在乎语言学的严谨性,它更接近lai;如果你享受感官与梗文化,它可以是lan,也可以是任何你想象的音。这恰好是网络热梗的魅力所在——它允许多元听法存在,并通过这种“无解”不断制造新鲜感。

不得不承认,“张婉莹呦呦呦呦呦呦呦”这种热梗的传播,不只是语言现象,更是一个社交情绪的出口。在快节奏的网络环境里,人们需要这样轻松的争议,把日常琐碎转化成能笑出来的片段。无论你是lai阵营还是lan阵营,参与其中就已经是乐趣的一半。

下一次当你在群聊里听到有人哼起“呦呦呦呦呦呦呦”,你会选择坚定地接一句“lai”,还是慢悠悠地接一句“lan”?或许根本不必下结论——毕竟,在这个梗的世界里,正确和错误都可以是快乐的开始。